新能源汽车电芯涂层工艺领域,传统工艺与新兴技术正处于激烈的碰撞与融合之中。


传统的电芯涂层工艺,如 PET “蓝膜” 包敷,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被广泛应用。它具有一定的柔韧性,能较好地贴合电芯表面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绝缘和防护作用。然而,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,“蓝膜” 工艺的弊端逐渐显现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,“蓝膜” 可能会出现老化、脱落等问题,影响电池的绝缘效果。而且,面对新一代动力电池结构的变化,如电芯直接粘接在 PACK 盖板或车身底盘,对电芯粘接剪切力度要求大幅提升,“蓝膜” 的 PSA 背胶粘接性能以及结构胶在其上的粘接强度都难以满足需求。其耐击穿电压也有限,传统蓝膜最高仅支持 2500V,而 800V 电压平台要求耐击穿电压达到 3000 - 4000V,已无法适应更高的工作电压与能量密度需求。


与之相对的是,新兴的电芯涂层技术如 UV 涂层工艺和喷墨打印技术等正崭露头角。以 UV 涂层工艺为例,Lankwitzer 旗下蓝威涂料(上海)有限公司开发的 UV 绝缘电池涂层(EvoProtect 455 UV)具有诸多优势。通过紫外线照射,该涂层能在不到 5 秒的时间内实现超快速固化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支持自动化生产,可实现无人干预的连续生产线,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。在绝缘性能上,能有效隔绝电池内部电流,防止短路等安全事故发生,且适应高精度喷墨工艺,可精准涂覆在电芯关键部位。与 “蓝膜” 相比,在绝缘、耐电压、耐磨、耐候、抗老化等方面性能更优。


电池电芯绝缘层的喷墨打印技术也是新兴技术中的佼佼者。该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、产品良率高、性能佳等特点。松井股份开发的相关产品配合三迪数字的系列 ONEPASS 打印工艺,生产节拍可提升到 40PPM 甚至更高,制造段良率达到 99%+,材料利用率近 100%。能提升电芯安全性,隔绝外部环境的氧气和湿气,提高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,还能增加电芯容量,减少蓝膜收边叠加占用,提升整体空间利用率。


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传统工艺与新兴技术并非完全相互替代,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、共同发展。传统工艺在一些对成本敏感、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仍有一定市场份额,而新兴技术则凭借其性能优势,在高端产品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。Lankwitzer 等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兴技术,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电芯涂层工艺的整体进步,促使行业在技术迭代中不断向前发展 。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