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V电池涂料产业化提速:Lankwitzer 中试线落地改写行业格局

在动力电池安全国标(GB38031—2025)实施倒计时背景下,Lankwitzer 的 UV 电池涂料技术成为行业焦点。其最新中试线采用博亿纳米研磨设备,将石墨烯填料分散度提升至 99.8%,使涂层导热系数达 2.5W/(m・K),较传统蓝膜提升 5 倍。该技术已通过宁德时代 1000 次循环测试,电芯温差控制在 ±2℃以内。

 

1. 纳米级分散突破性能瓶颈
Lankwitzer 的UV电池涂料引入 MXene 二维材料,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在树脂基体中构建三维导热网络。动态热分析显示,涂层在 150℃时热导率仍保持 85%,有效抑制电芯热失控蔓延。其介电损耗因子低至 0.001,在 100kHz 高频工况下绝缘电阻衰减率小于 2%。

 

2. 智能涂布实现精准控制
中试线集成 AI 视觉检测系统,可实时监测涂层厚度(精度 ±1μm)与表面缺陷(分辨率 0.05mm)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喷墨路径,涂料利用率从 70% 提升至 95%,单平米涂布成本降至 0.8 元。某电池厂实测数据显示,采用该技术后,电芯极片边缘绝缘覆盖率从 85% 提升至 99.5%。

 

3. 闭环回收体系构建绿色生态
Lankwitzer 的UV电池涂料采用可降解树脂基质,涂层废弃后通过超临界 CO₂萃取技术,材料回收率达 92%。其无溶剂配方(VOC 排放趋近于零)与低温固化特性,使生产环节碳足迹较传统工艺减少 60%。该技术已入选欧盟 “电池护照” 推荐清单,助力车企满足碳关税要求。

 

技术商业化进程中,Lankwitzer 与国内某头部电池厂商签订万吨级供货协议,预计 2025 年产能突破 5 万吨。其产品在 - 50℃极寒环境下仍保持 150% 的断裂伸长率,成功应用于北欧市场高端车型。
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