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导热 UV 涂料:动力电池高压化的核心赋能者

随着动力电池向高电压(800V+)、高能量密度(300Wh/kg 以上)演进,电芯表面防护材料的导热与绝缘性能成为技术瓶颈。三棵树最新研发的 UV 体系电池绝缘涂料,通过特殊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与 395nm 高效光引发剂协同作用,实现 “高导热 + 强绝缘” 双重突破:

 

导热性能:添加石墨烯纳米片(GnP)与氮化硼颗粒,导热系数达 1.5W/m・K,较传统 PET 蓝膜提升 7 倍,可将电芯温差控制在 3℃以内。

绝缘性能:涂层击穿电压达 25kV/mm,耐电解液浸泡 1000 小时无溶胀,满足 800V 高压系统局部放电防护需求。

一、材料体系创新

树脂改性技术
采用树枝状超支化树脂(HBP),分子链末端含 8-12 个羟基,与电芯铝壳形成氢键结合,附着力提升至 5B(划格法),解决传统 UV 涂料边缘翘曲问题。

填料协同机制
石墨烯与氮化硼形成 “点 - 面” 导热网络,配合纳米陶瓷颗粒(Al₂O₃)增强绝缘性能,使涂层在 - 50℃~150℃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。

二、工艺适配性突破

喷墨打印技术:松井股份的 UV 喷墨打印系统,通过 DOD(按需滴墨)技术实现 0.1mm 精度涂覆,适配刀片电池、叠片电池等复杂结构,材料利用率达 95% 以上。

低温固化工艺:开发阳离子型 UV 树脂体系,在 80℃下 30 秒完成固化,能耗降低 60%,避免高温对锰酸锂电芯的活性损伤。

三、规模化生产优势

指标

高导热 UV 涂料

传统 PET 蓝膜

单位成本

2.5 元 /㎡(含设备折旧)

1.2 元 /㎡(含胶粘剂)

生产效率

500 片 / 小时(自动化喷涂)

50 片 / 小时(人工贴合)

综合良率

99%

85%

结论

高导热 UV 涂料凭借 “导热 - 绝缘 - 工艺” 三重优势,正成为动力电池高压化的核心材料。随着 2026 年新国标 GB38031—2025 实施,该技术将从 “技术卖点” 升级为 “行业标配”,预计 2025 年市场渗透率突破 30%。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