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涂料的绿色革命:动力电池防护的可持续路径
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绿色转型,推动水性涂料从 “替代方案” 向 “主流选择” 演进。科思创的水性聚氨酯涂料通过双组份交联技术,实现 VOC 含量<50g/L,碳排放较溶剂型涂料降低 40%,同时满足以下性能要求:

 

机械性能:拉伸强度 25MPa,断裂伸长率 300%,可承受电芯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应力。

耐候性:添加受阻胺光稳定剂(HALS),耐紫外老化 5000 小时(黄变等级 1 级),适合户外高湿环境。

一、技术突破方向

自交联树脂体系
引入酮肼交联基团,涂层在常温下通过水分蒸发实现自交联,避免传统水性涂料需高温烘烤的缺陷,能耗降低 50%。

功能化填料集成

阻燃性:添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(MCA),氧指数达 32%,满足 UL94 V0 级阻燃要求。

导热性:分散 3% 石墨烯微片,导热系数提升至 0.8W/m・K,辅助电芯散热。

二、产业化进展

应用案例:常州威斯敦的年产 2 万吨低 VOCs 涂层材料项目,采用 “分散 - 研磨 - 调漆” 一体化生产线,生产效率提升 40%,产品已通过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认证。

成本对比:水性涂料材料成本较 UV 涂料高 15%,但无需溶剂回收系统,综合成本反降 8%。

三、政策与市场驱动

政策

影响

欧盟新电池法(2025 年实施)

强制要求碳足迹披露,水性涂料碳排放优势凸显。

中国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》

推动涂料可回收性,水性体系金属回收率超 98%。

结论

水性涂料通过 “材料 - 工艺 - 政策” 协同创新,正成为动力电池防护的绿色标杆。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突破 150 亿元,在储能电池、商用车电池领域渗透率超 40%。

Go to Top